1984年4月28日,我军在历经了足足26天的准备后,打响了老山、者阴山收复战。交战首天,我军就在257门火炮的咆哮声中向阵地发起反攻,再度呈现势如破竹之势。经过18天的血战之后,我军顺利完成收复两山的收复之战。
但这并不代表着前线的战后就此画上了句号,不甘心的越军仍然在试图抢占阵地,敌我双方继续保持着很长一段时间的胶着状态。
1985年9月23日,老山395号高地再次燃起了战火。此次出征的部队是46军138师414团3营7连,奉命攻克高地上的6处阵地。清晨6点一刻一到,担任此次突击主力队的5班战士们便在火箭炮的呼啸声中,往今日必须要攻克的阵地上冲去……
此次“拔点”作战规模不大,战斗来得快去得快,7连战士不辱使命,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,并击毙敌人116名。战斗结束后,上级为7连请功,被授“攻坚英雄连”荣誉称号,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的是,这荣誉的背后有牺牲,11名战士永远留在了中越边境线上。其中最小的那位牺牲战士名叫李庆轩,时年仅才17岁,1985年1月参军入伍,到牺牲这天军龄才只有两百多天……
其实根据我国对参军年龄的规定,1968年生人的李庆轩,于1985年1月参军时根本过不了审。他也深知这一点,故而在报名时谎报了年龄,斩钉截铁地称自己生于1966年,时年19岁。
就这样,17岁的李庆轩如愿穿上了绿色军装,从故乡山东单县出发,去到了济南军区,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。
17岁的李庆轩在老山上的留影
17岁在如今,不过是该在校园中和老师同学们,沉浸于书海中,畅想于无限未来的美好年纪。可彼时李庆轩的内心,满怀报国之志。从他在日记中写下的那句:“战时敢流血,为国可捐身”就能感受到,他已经想过自己若是上了前线,会一去不复返的可能性。
然而更加令人泪目的是,小小年纪的他竟然还想到了自己牺牲后,战友们替他收拾东西的相关事宜。他似乎很怕给战友造成麻烦,故而在9月23日冲锋前,留下了两盒香烟、6块巧克力和一张仅仅只写了13个字的“遗书”。内容为:
“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,请抽烟”
李庆轩的“13字遗书”
1985年3月,济南军区收到调令,包括李庆轩所在的第46军138师在内,共计31146人赴云南文山、砚山两县接受战前集训,并于同年5月份和第1军换防,进入老山战区。
考虑到新兵缺乏实战经验,领导将像李庆轩这样的新兵战士全都安排到了后方,李庆轩在去到了文山后,也被分配到了机枪3连。但是李庆轩却并不甘于这样的分配。因为他知道,作为机枪连的战士虽然有机会上战场,但并不会参与到最前线的战斗冲锋里。
于是这个倔强的17岁少年,多次向上级请求岗位调离,递交了一封又一封请战书。并且请战书请求的不仅仅是参与实战,更希望自己可以去到坚守于最危险阵地的步兵7连。对于李庆轩的执着,上级领导也曾询问过他坐在机枪班的班长陈亚军的想法。
陈亚军表示,他知道李庆轩有着远大的抱负,从知道自己要上前线时就已经开始期待,自己与侵略我国领土的敌人一战到底的那一刻。但基于实际情况,陈亚军还是希望他能够暂时留守后方。上级领导原本也采取了他的意见,但最终还是被李庆轩的坚持给打动了,便同意将他调到了有着“尖刀连”之称的步兵7连,成为了7连5班的兵。
7连的战士们很喜欢这个小战友,大家很快就熟络了起来,也在后续的训练中配合得很默契。时间飞逝,转眼就到了414团奉命参加拔点作战的日子。因为在训练中积极刻苦,综合素质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的李庆轩,如愿在7连挑选骨干战士,组建“敢死队”时被选中。
7连5班合影,李庆轩(最前)
9月,7连领命攻克395号高地上的6处阵地,计划于9月23日清晨打响,5班为突击主力队。9月16日,将7天后参加战斗的“尖刀”7连领到了一批新物资:人手一套新军装、两盒香烟、6颗那个年代少有的巧克力糖。
老山战区的条件很苦,这时候能够领到新物资,所有战士都很开心,便不约而同地拆开了新物资,唯独李庆轩将这东西好生保存着。然后他找了小纸条,在上面写了东西,和物资包在了一起。当时他还故作神秘不给战友们看,直到牺牲后战友们收拾他的东西,才看到了上面的话。一个个在战场上流血时都不曾流泪,这一刻却个个都哭得像个孩子……
9月23日凌晨,5班战士们趁着夜色向阵地靠近潜伏到清晨6点一刻时,随着我军火箭炮开始呼啸,他们开始不顾一切地冲锋。在我军远程炮火压制下,5班的冲锋相对顺利,靠近敌军前沿阵地所需时间要比计划用时更短一些。
然而就在此时,敌军发现了他们的身影,连忙调集火力封锁战士们的前行路线,使得突击班不得不停下脚步。
时间不等人,越往后拖对我军越不利,就在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时,李庆轩主动请战,背着火箭筒就冲了出去。之间动作敏捷的他连发两枚火箭弹,成功摧毁了敌军两个火力点,为5班扫清了进攻路上的拦路虎。
随后战友们一拥而上,继续向阵地进攻,一路势如破竹,直奔最顶端阵地。可就在此时,一枚手榴弹落在5班战士王海洋的身边。李庆轩发现战友受伤,连忙跑去他身边给他包扎。
冲锋战场上,没有人能够预判到下一次危险何时来。就在李庆轩给战友包扎时,暗处的敌军又向他们投来了手榴弹。说时迟那时快,随着王海洋喊了一句“快卧倒”后,李庆轩不顾三七二一就直接趴在了王海洋的身上。
爆炸声过去后,王海洋在李庆轩的保护下身上没有再添新伤,但李庆轩的身体却被炸得血肉模糊。他的右臂被炸得只剩下一点点皮肉还连着身体,左胳膊直接断了,右腿也没了,肠子都……
李庆轩当场牺牲了。
见到这一幕,5班战士们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,忍着泪水直冲最顶端高地,全歼敌人,“9·23”战斗以我军获胜的结果载入了史册。
战后,“尖刀”7连又多了一个荣誉称号“攻坚英雄连”,李庆轩被追记“一等功”!
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,但总有人去当英雄。而那些明知前方道路会流血,甚至会牺牲仍然选择义无反顾的英雄,他们大多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:中国军人!
王海洋陈亚军李庆轩战士老山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