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7日上午9时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,审议政府工作报告,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、预算报告和草案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“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求真务实、亮点纷呈的好报告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道。
“在政策取向方面,报告提出要‘加大宏观调控力度,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’,这对于稳预期、稳增长、稳就业至关重要。”李雪松表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;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,当前价格水平较低,实际利率偏高,降低银行贷款利率仍有空间。
“在扩大内需方面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’。当前我国生产能力较强,潜在经济增速较高,但需求不足是制约因素。”李雪松认为,未来一段时期,从“投资于物为主”向“投资于人和物并重”转变,更加注重“投资于人”,以人力资本提升及社会保障加强,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壮大,将有力推动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实现良性循环,推动经济增速达到潜在增速水平。
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,政府报告提出要‘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,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’,这对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,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,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至关重要。”李雪松表示,在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中,传统产业体量大但发展速度趋缓,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%;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前景广阔、发展速度快,但相对体量尚小。因此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的同时,更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预期至关重要。
在深化改革方面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”。他认为,未来一段时期,将加快推进具有经济扩张效应的重点领域改革。比如,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,更好调动地方发展积极性;推进金融体制改革,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和实体经济发展;推进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,促进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,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;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,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。
“未来一段时期,我国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,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。”李雪松认为,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机遇,深厚产业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,超大规模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需求牵引,要素综合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通过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、着力扩大内需,在供给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在效率侧加快重点领域改革、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,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增强。